□ 宋?。ňd陽)
我登上公交車,刷卡時,電腦自動報出了“老人卡”的聲音。轉(zhuǎn)身看車廂內(nèi),座位都坐滿了。往后移動幾步,一位花季女孩馬上站起來,把座位讓出。我連忙向她點頭道謝,就座。說老實話,我是心存慚愧的。我寧愿她不讓座,或者,過一會兒再讓。她讓得愈快,愈證明我的“老”之彰明。如果她看過我?guī)籽?,猶豫,不動,我至少有幾秒鐘沉浸于“不見得很老”的僥幸。
我坐的是染成桔黃色的“老人專座”,這也是那位女孩子趕緊讓出的理由之一。我旁邊和對面,坐的都是老人。辛棄疾詞云:“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用這句詞來比喻老人之間的互望,則可以提煉出觀花賞景的詩意。
老人互看,則和對鏡近似。對面一位老人,年齡和我相仿,可能一個月前染的稀疏頭發(fā),棕黑色已褪盡,活像風中蕭瑟的花白蘆葦,更要承認,比起擁有一頭直豎白發(fā)的左鄰來,他的精氣神差遠了。
右側(cè)的兩位“芳鄰”一臉壽斑,但神情活躍,身著紫紅色的練功服,看來是“太極”愛好者無疑……我環(huán)顧左右,好點的座位上都是老年人,臉上都呈現(xiàn)出幸福、閑適或慚愧的笑容,而站立者多是中青年的時尚男女,大多在低頭擺弄手機或悄聲地打電話,偶爾抬頭看一眼坐著的老年人,目光里流露出或尊敬、或?qū)捜?、或溫馨的笑?hellip;…
我退休十多年,每次乘公交車,心安理得地坐在桔黃色的“老人專座”上,幸福之感油然而生。我想,同時代的老年人大多有這種幸福感。
隨著“和諧社會”的風尚日興,我們民族的各種傳統(tǒng)美德,得以傳承弘揚。這讓我想起了“行人靠右”這個最簡單的交通規(guī)則,這個規(guī)則的最初形成是在18世紀中葉的英國,也是經(jīng)過近30年的不懈努力,才形成正式的規(guī)定。對此,劍橋大學第344任校長艾莉森·理查德先生曾感慨道:“禮貌規(guī)則的確立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一旦確立并且每個人都自覺遵守,不僅能夠熄滅紛爭,也能讓所有人都感染上文明氣息。”
公交車緩緩行進,剛才讓座給我的女孩子,又一次站起,讓座給剛上車的老太太。我遠遠地向女孩致敬。唉,如果能夠像她,讓而不必被讓,多好!如今,只能安分地坐著,妄想一個老得難以收拾的人上來,我起立讓座,好滿足一下虛榮心。
我既然在老年人的隊伍里混跡已久,怎么“老得不遭人嫌棄”,讓“幸福感”長久一點就成了當務(wù)之急。務(wù)必加強反省,克服自己的不良習氣。“老”意味著“過的橋多于人家走的路”,那么,過橋者犯錯在走路者之先,所以,務(wù)必體諒犯錯的年輕人,做到寬容。把“老”的感覺置之腦后。老自由他老,照樣過日子。
下車,天氣真好!藍天如洗,陽光明媚。忽然想起詩句:“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guān)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寫得真好,我的心也變年輕了!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