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天堂亚洲av无码_欧美亚洲日韩视频在线_最近2019年中文字幕_亚洲乱码中文手机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文化
“妙手回春!”她們在博物館修古書畫
发稿时间:2024-08-23 10:16   来源: 綿陽新聞網

  書畫裝裱修復技藝,是中國獨特的傳統(tǒng)手工技藝,用于書畫、碑帖等裝飾和修復還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8月14日,記者走進綿陽市博物館文物修復室,看到幾位姑娘埋頭伏案修復古書畫。在采訪交流中,既了解到她們沉心于故紙堆,用妙手讓破碎古書畫“回春”的日常工作,也見證了書畫修復工作中的歷史價值和文脈傳承。

  一切“起死回生”的可能

  窗外,知了嘶鳴喧囂,兀自唱著熱氣騰騰的歌謠。推開古畫修復室的門,幾位姑娘坐在長案前,或手持毛筆全畫,或伏案剪貼隱補,或埋頭噴灑嵌折……時間仿佛在這一刻按下暫停鍵,靜謚的畫面讓人不由得輕挪腳步,不忍打擾她們沉浸在與古人對話的無言時光。

  長發(fā)披肩,身著長裙的王靜握著一支小號毛筆,低頭對案桌上一幅胡雪海的楷書拓片一點點描補。

  這幅長卷拓片紅底白字,有的字跡已殘損缺失,有的詞句已完全斷字脫節(jié)。她輕輕用筆尖蘸上紅色顏料,再在紅色背底殘缺處小心補全。

  

411_raw20248221425252.gif

 

  “這么慢,要修補好久呢?”記者見她慢條斯理地一點點描繪,忍不住問。

  “書畫修復急不來,慢工才能出細活。”王靜抬頭沖記者莞爾一笑,娓娓道來,書畫修復工序繁多,最重要的是“洗、揭、補、全”四道工序,她正在進行的,即是“全色”步驟。

  跟隨王靜,記者來到另一間保存古書畫的工作室。

  她戴上專用的藍色手套,一層層剝開包裹在宣紙中的一幅立軸,小心翼翼鋪展開后,只見畫面破損不堪,蟲蛀、折痕、水漬、污漬等各種病害聚集,幾乎讓人辨識不出這幅山水畫的本來面目。

  

0020248221418181.gif

 

  然而,就是這樣一幅發(fā)霉破損的書畫,在王靜和同事們看來,仍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3_副本.jpg

 

  妙手如何回春?

  王靜說,拿到一幅古書畫,一般要先測量并記錄作品基本信息及病害狀況;然后再“洗畫”,去除書畫表面的各種雜質,再將畫心從命紙及覆背紙中分離出來,這便是“揭”的步驟,也是整個修復過程中最關鍵的一環(huán)。

  “揭”完拖好命紙后,就要“補”和“全”。

  

411_raw20248221427523.gif

 

  “補”是最費功夫的環(huán)節(jié),要選擇合適的補料進行補綴。這樣的補料必須在質、紋、光、色四方面與畫心用料保持一致,堅持“恪守古法、修舊如舊”的原則。

  王靜舉例介紹,綿陽市博物館珍藏有一幅《仕女聽琴圖軸》,從整體繪畫風格看,筆致細膩、造型婉約,畫中人物弱不禁風,頗有嘉道時期仕女畫之遺韻。

  當時這件古畫蟲蛀嚴重、多處殘缺、錦眉糟朽、裱件脫落,她們根據(jù)殘破特點“對癥下藥”,制定了一套修復技術路線:

  信息記錄→檢測分析→除蟲滅菌→整治畫心→清洗畫心→揭畫心→托畫心→修補畫心→嵌折條→畫心全色→裝裱→填寫修復檔案→編寫修復報告。

  經過古畫修復組2個人歷時2個月的精雕細琢,修復好的《仕女聽琴圖軸》破洞補全,污漬得到清除,畫面干凈、完整,仿若又煥發(fā)出了往日光彩。

  

000.jpg

 

  “根據(jù)書畫作品破損程度不同,修復時間也不一致,短的也要一至兩個月時間,長的歷時半年也有可能。雖然修復過程緩慢、步驟繁瑣、費時費力,但我們這樣做,可以延續(xù)畫作‘壽命’,讓它經得住時間的考驗。”王靜感慨。

  案桌前 有聲與無言

  “修復古畫,除了慢,還要靜。”回到古畫修復工作室,王靜將她的幾個同事介紹給記者。

  和她一樣,這幾位90后的姑娘特別恬靜。盡管記者來回穿梭拍攝,她們仍能專心地坐在案桌前,做著自己手里的活兒,在有聲和無言之間,默默守護著匠心求道的寧靜。

  “看你低頭在這修修補補一下午了,累嗎?”記者問正在隱補一幅山水畫的胥敏。她正拿著剪子,將手中的絹布裁剪成大小不一的形狀,用毛筆輔助,將絹布貼補于古畫畫心背面的殘缺處。

  胥敏——

  “我已經習慣了,隱補需要的就是靜心和耐心。看到破破爛爛的一幅畫,經過自己和小伙伴們的努力變得生動精彩起來,所有困難都會成為‘過去式’。”

  胥敏告訴記者,破舊古畫往往因蟲蛀等原因出現(xiàn)大小不同的殘洞,需要選擇材質、厚度相宜的補料進行補配。

  在補缺前,胥敏需先沿缺損邊沿,輕輕刮出0.1-0.2厘米的坡度,再用毛筆涂抹薄漿,將補絹(紙)對準簾紋,平放于缺損處,墊紙按實,趁濕刮去多余部分。

  

8_副本.jpg

 

  胥敏回憶,大學設計專業(yè)畢業(yè)的她剛接觸這一行時,總因宣紙裁剪不齊等問題而內心很煩燥,也曾氣餒過。但經過一段時間摸索和學習,完成一次次的古畫修復后,感覺“特別有成就感”,她也越來越喜歡這份工作。

  和胥敏不同,大學學習“文物與博物館”專業(yè)的楊一珂,在三年前如愿成為這里的一名工作人員。但課堂內容與實際工作情況仍有出入,如此差距也曾讓她迷惘過。

  工作室墻上,掛著一排排大大小小的刷子。楊一珂指著這些刷子告訴記者,剛來的第一個星期,她就是在舊報紙上練習刷子的使用,“這個過程枯躁乏味,非??简炓庵?。”

  

10_副本.jpg

 

  當她咬牙堅持下來,逐一接觸到后續(xù)的修補工作后,“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成就感又拉滿了她的熱情。

  有了這份熱愛與執(zhí)著,即便往后的三年總遇到新挑戰(zhàn)、新問題,但對她來說,每一次克服難題,都有一種超越自我的快樂。

  

12_副本.jpg

 

  修舊如舊 讓古畫接近永恒

  采訪中記者注意到,楊一珂在收拾整理案桌時,特意將修補古畫時裁剪下來的原材料拾揀出來,標注裝袋后,還要交至綿陽市博物館文保部主任楊海艷。

  “這個廢棄的材料還有什么用?”記者追問楊海艷。

  “用專業(yè)的分析儀器,可以觀察到紙張纖維的微觀形態(tài),以鑒定纖維種類。”楊海艷告訴記者,修復書畫前,需用儀器分析方法對文物樣品的纖維種類、制作工藝等進行分析,為后續(xù)更好地保護修復古畫提供科學依據(jù)。

  

16_副本.jpg

 

  文物保護,正是楊海艷攻讀博士期間研究的主要方向,她告訴記者,補古字畫有三個前提條件:一是正確的修補思路,二是過硬的技術,三是修補的材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正緣于此,修復古書畫先要充分解讀作品,還要有嫻熟的修復技術手段,讓材料完整、畫意復原、古色保留,挖掘“當下的最美”,這才能真正遵循“恪守古法、修舊如舊”原則,尋找到、重現(xiàn)出一件作品整體的自然之美。

  

33.jpg

 

  記者了解到,綿陽市博物館目前有館藏紙質文物680件/套、書畫300余件/套,包含了從明代至民國時期的各種書法、繪畫及碑帖拓本等。

  歷經幾百年的流傳,大多書畫都產生了各種病害,無法進行展覽。為了延緩書畫老化的速度,讓更多人了解綿陽的歷史與文物,自2021年開始,綿陽市博物館啟動了“綿陽市博物館館藏書畫保護修復項目”。

  第一個項目已累計完成修復55件/套書畫文物,目前,正在啟動第二批書畫文物(34件/套)的保護修復工作。

  

411_raw20248221428284.gif

 

  (涪江觀察記者 李春梅 劉鳳君 文/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