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下午,2024天府書展綿陽分展場名家講座在越王樓舉行。
《論語》是一部怎樣的著作?應該怎樣去閱讀這一部儒家經(jīng)典?10月19日下午,2024天府書展綿陽分展場名家講座在越王樓15樓舉行,綿陽學者王曉陽應邀作“讀《論語讀記》悟千年智慧”的主題講座。本次講座通過涪江觀察視頻號、涪江觀察客戶端進行同步直播。
□記者 張登軍 王勇 劉鳳君 文/圖
現(xiàn)場推薦“學習《論語》從今天開始”
當天下午,王曉陽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工作會上的講話》為講座開篇,并以“中國與世界”“傳統(tǒng)與未來”“國人與傳統(tǒng)文化”“《論語》與傳統(tǒng)文化”這四句話引出當天的講座主題。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語的匯編,共20篇492則,約1.6萬字,主要有人生修養(yǎng)、治國理政兩大部分。王曉陽認為,《論語》是孔子及儒家思想最權威的經(jīng)典、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權威的經(jīng)典、中國文化最主要的源頭、中國古代最權威的教科書、學習國學首選必讀本。《論語》的主要思想包含“仁、禮、義”,其中“仁”是孔子及儒家的核心思想。
“《論語》是一部讀不完、讀不盡、用不完的經(jīng)典,我們一生都應該去閱讀。”王曉陽在講座中向線上、線下的讀者推薦,“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從《論語》開始,學習《論語》從今天開始,從閱讀《論語讀記》開始。”
寫作分享歷時五年完成《論語讀記》
王曉陽與《論語》的初接觸,是在上世紀80年代。正是那時的初識,促成了后來的《論語讀記》。
1980年,作為大學中文系學生的王曉陽,利用業(yè)余時間閱讀《論語》,感覺越讀越“有味”,慢慢地就喜歡上了這本國學經(jīng)典。那以后,每隔上幾年,他就會重新閱讀一次《論語》,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認識和體會。
王曉陽閱讀時有批注、寫札記的習慣。在閱讀《論語》的過程中,他斷斷續(xù)續(xù)寫下不少心得,也有個人認識和思考,他覺得不少文字“還有點新意”,日益月累,就有了整理出版的想法。
《論語讀記》的寫作,始于2015年春季。作為一名資深媒體人,王曉陽長期從事新聞工作,任務繁重,《論語讀記》的寫作更多是在夜間、雙休日和假期進行。就這樣歷時5年時間,先后六易其稿,最終在2020年完成《論語讀記》的寫作,2021年6月由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
專著特點具有專業(yè)水準的大眾讀本
《論語讀記》出版后,引起學界的廣泛關注。2024年,這部著作由出版社再版。
王曉陽認為,《論語讀記》最大特點是對《論語》的全本、全注、全譯、全解。同時,書中每一篇文章前面有“題解”,每章分原文、注釋、譯文、讀記四部分。在寫作中,還參考了著名學者的《論語》名注本,體現(xiàn)出治學的專業(yè)精神和專業(yè)方法。全書的翻譯力求通俗易懂,注釋力求簡潔明了,不僅可滿足于學者研讀,更重要的是可以實現(xiàn)大眾閱讀。
在目前有關《論語》的學術著作中,《論語讀記》最大的價值是“讀記”部分。在“讀記”中,作者對《論語》不同篇目和不同章節(jié)之間的意義進行互見、互解、互證。注重《論語》本身及《論語》與西方思想家、與現(xiàn)代思想家的對照,并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
讀者感言找到了重讀《論語》的方法
當天的主題講座得到線上、線下讀者的一致好評,認為通過王曉陽的現(xiàn)場分享,讓大家找到了“重讀《論語》的方法”。
“這次講座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走進大眾,綿州文化普及的一次生動實踐。”讀者陳康告訴記者,當天的講座從什么是《論語》、《論語》的現(xiàn)實意義、為什么寫《論語讀記》、怎樣寫《論語讀記》等幾個方面進行介紹,用簡明易懂的方式對深奧的《論語》進行深入淺出地講解,讓她獲益匪淺,對《論語》的認識更加深刻。
綿陽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李資富說,以前他曾經(jīng)讀過《論語》,但“讀得比較淺”,聽了當天的講座后他感覺收獲不小,找到了重讀《論語》的方法,他將抽時間再讀《論語》,在閱讀中提升修養(yǎng)。讀者海融當天特意帶了一本《論語注釋》到現(xiàn)場,她認為把《論語》熟讀,將《論語》的思想運用到生活中,對提高個人對現(xiàn)實的理解認知,提升個人修養(yǎng)和處事能力有很大幫助。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