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記者李潔瓊 樊思雨
今年春節(jié)8天假期,全國國內(nèi)旅游出游4.74億人次。
這4億多人分散在全國各地,其中不少“擠”在各大熱門景區(qū)里,但也有人避開“人從眾”,曬出了自己的“反向旅游”行程。
有人返鄉(xiāng)聽大戲,有人到古鎮(zhèn)里品非遺,有人來到縣城看燈展、品美食,也有人只是找個好水好風(fēng)光的地方安靜獨處……“避熱就冷”,反其道而行,避開人潮洶涌的熱門景點,“反向旅游”成了今年春節(jié)不少人的選擇。一些三四線城市,甚至是小縣城、小鎮(zhèn)、村落成為“反向旅游”目的地,迎來大批游客。
這些“反向旅游”目的地,何以吸引游客駐足?
關(guān)鍵看什么是“反向”,游客到底想要什么。相對于打卡著名景點,不慌不忙深入充滿煙火氣的市集、菜場、尋常巷陌是一種反向;相對于馬不停蹄的跟團(tuán)游,不計劃、不趕趟、不打卡的“漫步式旅游”是一種反向;相對于在大城市花銷高,去性價比高的小城市放松身心也是一種反向……所謂“反向”,實際上是一種回歸,回歸本真,游客為放松身心,享受自然風(fēng)光,體驗文化美食等出游。
能吸引人駐足的地方,一定契合了其某種需求或者向往。表面上看,觸發(fā)游客開啟一段“反向旅游”的,可能是當(dāng)?shù)氐囊淮疅?、一碗粉,可能是與某地相關(guān)的一部影視劇、一場演唱會,甚至可能只是網(wǎng)友的一個推薦視頻。但實際上,是旅游目的地給游客帶來了他們想要的體驗。比如當(dāng)?shù)氐膫€性特色讓游客的旅程更有記憶點;性價比高,讓游客能花更少的錢,獲得更好的服務(wù);一些網(wǎng)紅博主展現(xiàn)了不一樣的人間煙火,讓人心向往之等。
這種“反向旅游”熱潮,為小眾旅游目的地帶來無窮機遇。但旅游是一場雙向奔赴,遠(yuǎn)方有“詩”才能吸引人前往。能不能抓住機遇,還要看各地能不能將文旅這首“詩”寫好。
那些能夠持續(xù)吸引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除了不斷被強化的獨特性外,還有順應(yīng)游客需求不斷提升的旅游服務(wù),和不斷豐富的旅游資源等。試問,有人跨越數(shù)百公里奔著一口美食去了一個地方,結(jié)果當(dāng)?shù)亟煌ú槐?、住宿不便、通訊不便,除了一口好吃的,沒有其他值得留戀的東西,甚至還遭遇了“黑導(dǎo)游”的強買強賣,“黑出租”的宰客、威脅,他還會再去一次嗎?社交平臺上,還會有網(wǎng)友強烈推薦嗎?
機遇,有時其實是一場大考。流量時代的文旅熱潮,很多時候在爆火前都無跡可尋。能真正抓住機遇、接住流量的,必然是那些能夠讓游客滿心歡喜出門,心滿意足回家的地方。
唯有回饋好每一份遠(yuǎn)道而來的熱情,才能真正出圈,才能抓住機遇。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