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恕(綿陽)
我的記憶里,每到年頭歲尾,老家的鄉(xiāng)村里都會迎來吃壩壩席的熱潮。
老家平武的清漪江農(nóng)村,過去雖然日子過得艱辛,但民俗禮儀是一點也不能少的。不少地方,婚喪嫁娶、生辰滿月、新房落成等宴席總是在地壩設(shè)宴,雖然簡潔,但也十分熱鬧。人們稱這種宴席為壩壩席。
壩壩席比不得城市的飯館酒樓。臨時在地壩砌成的爐灶,幾塊案板安放左右,各種食材放于案板,為了遮陽避雨,還在上面搭個棚子。
不管什么內(nèi)容的壩壩席,主人家會提前從八字先生那里求個吉日,再告知自己的親朋好友。日子臨近,主人家會親自選定主廚,清漪江的人大多稱呼主廚為“廚倌師”,有點調(diào)侃的意思,他也樂意人們這么喊著,因為他自己明白,“廚師”是城里人的叫法,再說他沒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有點只是祖?zhèn)飨聛淼囊恍嗣卦E,和自己平時燒菜琢磨出的經(jīng)驗,他聽鄉(xiāng)鄰喊他廚倌師,心里更是盈滿著自豪,畢竟自己也是個農(nóng)民,只是在農(nóng)閑時幫村里人燒十桌八桌的“十大碗”或“九大碗”。
因而,鄉(xiāng)村廚師十分珍愛自己的“第二職業(yè)”。雖說,他沒有專業(yè)的廚師服裝,最多有一個多年跟隨的下手伙計;有的只是兩把菜刀、一塊切板和一柄長勺……
確定了主廚,還有一個人也須先確定,那就是支客士。支客士相當于壩壩席的總管,是主人家的“欽差大臣”。正席的前一天,鄉(xiāng)里四鄰來到主人家,支客士便列出一個幫忙單子,上面寫清楚幫忙人的具體工作——幫廚的,借桌子板凳的,抹桌子的,放酒水的,倒茶水的……
正席之前,支客士充當司儀,叫客人們肅靜,請主人家講話。主人家一套客氣話——各位鄉(xiāng)里四鄰,親朋好友,寒舍扁窄,人手不足,安席不恭,設(shè)宴不正,款待不周,粗茶淡飯,敬請吃飽。也有主人家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便叫支客士代為感謝。
緊接著,擺桌子的、放碗筷的、倒酒水的、打茶盆的開始忙碌起來。以前農(nóng)村物資匱乏,壩壩席多為十大碗或九大碗,三葷六素一個湯。等桌上的菜吃得差不多了,廚房里會派出幾個婦女端著盛有南瓜湯、綠豆湯、白蘿卜等添菜前來。有了這些添菜,即使有喜歡喝酒的客人,也不至于沒有下酒的。
吃壩壩席的頓數(shù)因主人家的事情而定。要是白事,客人第二天早飯后離開;男方迎娶媳婦,第三天早飯后離開;女方嫁女,第二天早飯后離開。三朝酒共三天,最為隆重。每天上午下午,除了正常的三餐外,還有點心。不管哪種形式的壩壩席,幫忙的人都會在最后一天吃了午飯離開,他們要歸還所借的桌子板凳、鍋碗瓢盆、鋪籠罩蓋,離開的時候,主人家再次道謝。
據(jù)老家來人說:如今,清漪江的鄉(xiāng)村一時也流行起在場鎮(zhèn)飯館包酒席,可幾桌菜吃下來,人們搖頭惋惜之際,又追憶起以往多日的“九大碗”“十大碗”,雖說酒席辦得菜肴花式齊全,可味道總吃不到那種喜慶的感覺。再說,鄉(xiāng)村“廚倌師”們所燒的菜和那些支客士營造出的氛圍,多少融入了純樸的鄉(xiāng)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