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紅軍長征紀念館的孩子們
采訪組走進紅軍長征紀念館
□行進涪江聯(lián)合采訪報道組成員
綿報融媒記者 張登軍/文 王勇/圖
松潘的草地,見證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和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偉大的紅軍長征精神,不僅感染著阿壩州和松潘縣的人們,也吸引了國內各地的游客前來緬懷先烈,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6月19日,位于阿壩州松潘縣川主寺鎮(zhèn)的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接待了來自甘肅省蘭州市的191名六年級學生,他們在畢業(yè)之際來到這里,開展“重走長征路”研學活動。
1935年4月至1936年8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松潘境內轉戰(zhàn)停留時間長達16個月,是紅軍長征的重要轉折點。為紀念紅軍長征這一人類史上的壯舉,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在上世紀80年代決定修建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選址松潘縣川主寺鎮(zhèn)元寶山。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于1990年8月落成,占地面積299畝,以大量文史資料和群雕形象,向人們展示了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空前偉大的革命史詩。
過川主寺鎮(zhèn)近元寶山,首先進入視線的是矗立在元寶山頂?shù)募t軍長征紀念碑。隨著視線的移動,一組大型花崗石群雕通過9組故事描繪了紅軍長征的艱苦歷程,視線正面是紅軍長征紀念館。
懷著對革命英烈的深切緬懷,孩子們有序進入紅軍長征紀念館。主題雕塑《艱苦卓絕》展現(xiàn)出紅軍指戰(zhàn)員在長征途中不畏艱險的英雄氣概,跟隨講解員的解說,大家走進了那段紅色革命歷史。
在紅軍長征紀念館二樓,工作人員特意提到了展柜中陳列的一張照片和一份1985年由民政部頒發(fā)的《革命烈士證明書》。這張照片和證明書上的烈士,是紅色土司安登榜。
安登榜于1933年承襲父職,成為松潘縣鎮(zhèn)坪一帶羌人頭領。他反對國民黨的橫征暴斂,帶領群眾抗捐抗稅,遭到國民黨的追殺,不得不四處輾轉。1935年4月,安登榜一行在北川遇到紅四方面軍,他毅然加入紅軍,6月出任新成立的番民游擊隊隊長。8月,紅軍來到松潘縣毛兒蓋,安登榜一邊積極在少數(shù)民族群眾中宣傳共產黨的民族政策,一邊為紅軍籌措糧草,不幸被土匪殺害。
安登榜的故事,讓不少學生掉下眼淚。學生周若菡說,一路走來,她和同學們聽了很多紅色革命故事,當天又聽了安登榜的故事,她由衷感謝革命先烈們?yōu)榻裉斓娜藗儬I造了和平環(huán)境。作為一名“10后”少年,她將好好學習,長大后為祖國的繁榮發(fā)展貢獻力量,也祝福偉大祖國越來越繁榮、越來越強大。
依托川主寺鎮(zhèn)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以紅軍長征精神為核心的紅色文化隨著奔騰不息的涪江,浸潤并滋養(yǎng)著沿線人民,成為推進涪江流域高質量發(fā)展的一股強大精神力量。一組數(shù)據顯示,今年1月至今,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累計接待游客71022人次,同比增加364.20%,其中6月19日當天接待游客近700人次。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