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9月1日電 題:兩個奧運,濃縮在一面墻上
新華社記者王子江
東京馬術(shù)比賽賽場內(nèi)的工作人員餐廳里,有一面簽名墻,從奧運會到殘奧會舉辦前后的兩個月時間里,墻上寫滿了人們對奧運會和殘奧會的祝愿、對世界和平的祈禱、對運動和生命的熱愛,以及對戰(zhàn)勝疫情的期待。
密密麻麻的簽名、熱情洋溢的文字、生動多彩的繪畫,與場上空空的看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讓人突然感到,鏡頭之外的賽場,有著不為人知的另外一面。
墻上包括了各種文字,以日語、英語和中文為主,也有西班牙語、法語以及并不認識的文字。
“Even if you don't get a medal, you're still the best!”這是一條英文留言,意思是:即使你贏不了獎牌,也是最棒的!
“Together, We can!”(在一起,我們就能行?。?/p>
還有中國人一看就能懂的日本人的留言,譬如:“人馬共無事! ”“人馬一體,人馬一心!”“加油馬術(shù)團”等。因為日本人也使用漢字,你很難分清楚是中文還是日語,譬如“感謝”兩個字,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就特別多。
當然,很多留言一看就是中國人留下的。如“馬到成功,感謝東京”“中國加油”“鞍上無人、鞍下無馬”,甚至還有人寫上了“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等大家熟知的句子。
墻上的畫都與兩個奧運有關(guān),除了吉祥物、五環(huán)和三色弧形標志外,墻上畫著各種各樣馬的形象,有些一看就很有水平,不得不感嘆日本是動漫大國。
這面簽名墻大約長6米、高2米,墻前面的椅子上放著各種顏色的畫筆,上面寫著“大家自由書寫”的提示。經(jīng)過奧運會和殘奧會,這面墻無疑已經(jīng)變成了一件藝術(shù)品。
馬術(shù)場地的志愿者以日本人為主,也有居住在日本的外國人,工作人員則來自世界各地,其中最多的是國際馬聯(lián)的工作人員。
剛剛從日本大學畢業(yè)的蔡文雅來自武漢,因為懂多種語言,她被組委會分到馬術(shù)賽場的媒體中心工作。她對這面墻的印象特別深,朋友圈里就留著一位志愿者正在畫殘奧會吉祥物的照片。
她說:“日本人特別喜歡畫畫,有些志愿者畫得特別好。”
做志愿者讓蔡文雅認識了很多朋友,她印象最深的還是很多老人參與殘奧會志愿服務(wù)的熱情。
“很多老爺爺老奶奶年紀特別大了,他們自己掏腰包,坐車從很遠的地方過來,讓我很感動。”
馬術(shù)場地的漢字名字叫“馬事公苑”,是為了1964年東京奧運會馬術(shù)比賽修建的,平時就是一座社區(qū)公園,附近居民都來此散步,在這次的奧運會之前進行了重新修建。
聽說殘奧會后,馬術(shù)賽場大部分要拆掉恢復(fù)公園原貌,在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一直在混合采訪區(qū)負責媒體工作的工作人員黃繹諾感到非??上?,同樣來自中國的她和蔡文雅一樣,都希望那面簽名墻能夠留下來。因為那面墻是大家在一起的見證,每個簽名都不僅是馬術(shù)賽場上發(fā)生的一切的見證,也濃縮了疫情下的奧運和殘奧無數(shù)的情感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