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學為基,以史為鑒,以行為實——
我市黨史學習教育走實走心見行見效
“共產黨人智高于天……”隨著鑼鼓響起,一聲聲悠揚清亮的川劇高腔在王右木紀念園內縈繞回蕩,王右木東渡扶桑、創(chuàng)辦《人聲報》、建立四川黨團組織的一幕幕情景穿越時空,于觀眾眼中“疊畫”、心中升華……
連日來,全市超45萬名黨員干部、青少年學生、社會群眾走進黨史教育紀念場館和革命遺址,從中汲取精神力量,感悟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我市現(xiàn)有中國兩彈城、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綿陽市烈士陵園、王右木紀念園等17個黨史教育紀念場館和革命遺址,通過不斷挖掘精神內涵、豐富展陳質量,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最鮮活教材”。
黨史如明燈,照亮前行之路;黨史如號角,激發(fā)奮進之力。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市高起點謀劃、高標準要求,以悟思想為根本,以辦實事為重點,以開新局為目標,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這門“必修課”走實走心、見行見效。
以學為基 特色學習教育如火如荼
“以往的學習教育有些是通過網(wǎng)絡、書本等方式,形式單調。”黨員教師陳冬梅說,“來到王右木紀念園,黨員在現(xiàn)場感受先烈事跡后,都能主動去看去學,還能看到大家在一起討論,氛圍完全不一樣。”
綿陽是四川馬克思主義運動先驅、四川黨團組織創(chuàng)始人王右木的故鄉(xiāng),是川陜革命根據(jù)地重要組成部分,是紅四方面軍長征重要承載地,是國家“三線”建設重點區(qū)域,是“兩彈一星”精神、“三線”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等偉大精神的重要凝結地。
學史以明志,鑒往而知來。我市充分挖掘和利用黨史資源、學習陣地,以多種形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群眾從中國共產黨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讓黨史學習教育在我市迅速“熱”起來、“活”起來、“火”起來。
以史為鑒 創(chuàng)新學習宣講有聲有色
潼江岸邊,紅軍橋上,一位身著紅軍服的老人振臂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中國工農紅軍萬歲!”……這位老人是84歲的“小鎮(zhèn)紅人”、青林口古鎮(zhèn)講解員聶學永,他堅持12年義務為大家講述《紅軍橋的故事》。
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我市各地活用“五老”資源,壯大“五老”隊伍,積極發(fā)動離退休老教師,特別是政治素質好、黨性覺悟高、經歷豐富的老黨員教師加入到“五老”隊伍中來。
連日來,曾經擔任鐵牛街社區(qū)勇拓洋樓小區(qū)黨支部書記的王朝富帶著自己編寫的紅色宣講教材,奔走在小區(qū)中開展紅色故事宣講。
翻閱王朝富的“紅色教材”,字里行間中熱情謳歌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的輝煌歷程,生動講述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風雨兼程、艱苦奮斗的光輝歲月。為了編好這本“紅色教材”,王朝富一趟趟跑圖書館、一次次查閱史料,收集了許多歷史圖片,“我想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帶著周邊群眾一起走進黨史‘課堂’,重溫紅色歲月。”王朝富說。
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作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點對象,我市不斷豐富學習方式,注重面向基層、面向青年。
以行為實 為群眾辦實事融入日常
日前,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北川羌族自治縣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的法官和書記員們翻山越嶺,趕往擂鼓鎮(zhèn)蓋頭村和永安鎮(zhèn)后莊村、向陽村等村寨,對200余件涉當?shù)厝罕姷慕鹑诮杩罴m紛案件進行集中巡回辦案,讓羌山群眾足不出村就享受到優(yōu)質高效的便民訴訟服務。對此,當?shù)厝罕娬媲樵u價他們?yōu)?ldquo;羌山來了‘馬錫五’,為民辦案不怕苦”。
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我市各地各部門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為砥礪初心使命的“磨刀石”,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推動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
我市出臺了《“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方案》,把安全飲水工程等8項市級民生實事項目和治理爛尾樓盤等4個突出問題作為實踐活動抓手,不斷細化工作任務,形成清晰的“施工圖”。
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涪城區(qū)聚焦服務重點企業(yè)做大做強,組建紅色服務重點企業(yè)專班,推動企業(yè)擴產上量、提檔升級、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涪城區(qū)26名縣級領導帶隊走訪企業(yè)1052家,收集困難問題490個,協(xié)調解決292個,現(xiàn)場解決64個,無法現(xiàn)場解決的逐一分析研判落實責任。
不忘“來時路”,走好“腳下路”。在繼往開來的歷史性時刻,綿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重溫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恢弘史詩,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用如磐初心凝聚奮斗偉力,奮力譜寫高質量發(fā)展的新篇章。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郭若雪)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