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的雄渾氣魄,李白、高適等詩人的豪情壯志,唐詩傳承千年的經(jīng)典魅力,用動畫要如何展現(xiàn)?將于7月8日上映的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就做了這方面的嘗試。該片是國產(chǎn)動畫廠牌追光推出的“新文化”系列的開篇之作,由謝君偉、鄒靖執(zhí)導。
表達不懈追求理想的人生態(tài)度
“李白、高適的詩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對他們的故事既熟悉又陌生,我們這次想通過動畫電影的形式去展現(xiàn)大唐盛景和這些偉大詩人的魅力,這是獨屬于中國人的詩意浪漫。”《長安三萬里》導演謝君偉介紹,該片旨在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重新演繹,以打動更多人。
謝君偉的兒子有本書叫《小學生必背古詩文129首》,有天孩子在背“春眠不覺曉”,謝君偉很自然地接上后面的詩句,讓兒子大感驚訝。在那一瞬間,謝君偉感到,兩代人的情感被文化串聯(lián)起來了。“讓我有機會把他們熟知的李白、杜甫、王維的故事用動畫展示給下一代,這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長安三萬里》這一片名,來自明代陳子龍《從軍行》“夢到長安三萬里,海風吹斷磧西頭”。這個片名也點出了影片主題:“長安”代表李白、高適等人心中的“理想之地”,而“三萬里”是他們與理想之間的距離。片中的各個主角都不太得志,李白一生都在出世和入世之間掙扎,高適大器晚成,郭子儀有過被判罪甚至要被斬首的經(jīng)歷……但他們在自己人生的困境中依然堅持往前,不懈追求自己的理想,這種人生態(tài)度,不論在當時,還是在當下,都非常珍貴。此外,人與人之間真摯動人的情感,也是該片著力刻畫的重點。
從高適視角回顧李白的一生
《長安三萬里》真正的主角是李白,但電影卻從另一位詩人高適的視角出發(fā),回顧他與李白的一生往事。謝君偉解釋,李白是天才,是“謫仙人”,而高適更像傳統(tǒng)意義上的普通人,更接近大眾,他的視角更容易讓觀眾進入影片。
在角色設計上,因為電影時間跨度大,涉及人物不同年齡段的形象,影片共呈現(xiàn)了25個版本的高適,15個版本的李白。“比如高適,他從8歲到60歲,換衣服、長胡子、皮膚紋理都有變化,連他的馬都有很多種,不同時期騎的馬不一樣。”謝君偉說。
片中的中年李白,貼近教科書上大家熟悉的形象;而青年李白,影片主創(chuàng)希望他是瀟灑的,所以給他設計了散發(fā),而且因為史載李白劍法出眾,所以片中他的形象很像一個劍客。“電影里李白、高適穿的都是唐朝的圓領袍,但我們根據(jù)兩人不同的性格,對服飾進行了不同的設計,高適是比較堅韌、中規(guī)中矩的,李白更瀟灑,所以他的圓領制式會有一些變化,與其性格相匹配。”謝君偉說。
在人物故事上,《長安三萬里》劇本遵循歷史走向,但對于歷史的空白部分,主創(chuàng)會在符合史實的基礎上對這些空白進行藝術想象和設計,突出人物生平和性格。比如,片中展現(xiàn)了李白和高適的三次相撲。“唐代的社會風氣尚武,相撲在當時比較流行,所以我們設計了李白會相撲,并且還教會了高適。電影里的相撲發(fā)生在他們?nèi)松牟煌瑫r期,青年時兩人都身強體壯,到了中年身體已經(jīng)開始走下坡路,但是他們的精神還在。”該片導演鄒靖說。
用超現(xiàn)實手法呈現(xiàn)《將進酒》
在鄒靖看來,創(chuàng)作《長安三萬里》最大的挑戰(zhàn),在于從造型、場景、道具、表演等細節(jié)還原唐朝風貌,讓觀眾感覺夢回唐朝盛世。
影片籌備階段,主創(chuàng)團隊前往陜西、四川等多地采風,參考了近100本相關書籍,結合圖片資料,做了大量研究。片中出現(xiàn)了長安城景、揚州城景、黃鶴樓、胡姬酒肆、曲江池、岐王府、梁園、云山城、塞外等眾多大唐場景和建筑。
片中大部分道具都有考據(jù)支撐,有的是找到了文字記載,有的則是有圖片參考。比如片中黃鶴樓上的“詩板”,類似過去的木質黑板,不少驛館寺院等場所都有,專供詩人題寫詩歌,像最早期的“論壇”。還有李白等人在曲江酒肆玩的酒籌游戲,是主創(chuàng)看了相關紀錄片后設計的,完全還原了古代酒籌的設計。“電影里還出現(xiàn)了唐代流行的‘叉手禮’,這個姿勢大多表示尊重,但有場黑衣人追殺李白,郭子儀對李白施以援手的戲,黑衣人看見郭子儀也來了一個叉手禮,這里就是在表達不屑。”鄒靖介紹。
李白吟誦《將進酒》這場戲,是全片一大高潮,也是創(chuàng)作時的一大難點。謝君偉認為,這首千古名作交織著李白的詩意與壯志、悲憤與豪邁,他們經(jīng)過多次嘗試,最終選擇用超現(xiàn)實手法來表現(xiàn)。這場戲從故事板到最終制作完成,花了接近1年半時間,光是“黃河之水天上來”這句就做了很多版本。“我們留下了視覺化的《將進酒》,希望多年后大家提起這首詩,不只有名家解讀、戲劇演繹,也能想起還有人曾用動畫呈現(xiàn)。”鄒靖說。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