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看重團圓。中秋圓月和元宵圓月,都被賦予了舉家團圓的象征意義。但現(xiàn)代社會的生活節(jié)奏,與安土重遷的古代農(nóng)業(yè)社會不同。即使重要的節(jié)日,即使親戚家有婚喪嫁娶,親人們也常常難以聚齊。侄男甥女侄孫子們,都常年在外打工,有的兩三年才回來一次。他們看到的,可能是新疆的月亮,海南的月亮,上海的月亮,杭州的月亮,或者成都的月亮……
中秋月亮不知是否看得到,人員也不知能聚幾何,不過今年的元宵月亮,倒是先看了、賞了。
妹妹家去年在市區(qū)買了新房,元宵節(jié)我們聚集在妹妹家,同時表示祝賀。我們把兩張桌子拼在一起,大家圍桌而敘,敘別后情景,敘異地艱辛,敘新冠疫情的折騰,謀劃來年的打拼,暢談未來的生活。畢竟是元宵節(jié),畢竟是過大年,喝酒的,喝飲料的,都碰杯,祝福老年人健康,祝福年輕人順利,祝福孩子們快樂。
過了正月十五,人們又要天南地北出門去討生活。妹妹說還是要去新疆。近六十歲了啊,但她沒法歇下來,只有繼續(xù)奮斗。妹夫奔七了,也要在附近找些活路做,貼補家用。侄兒甥女侄孫子們,也要去外地打工,上海、廣州、杭州,最近的也在成都。他們做泥瓦工,做水電工,當保姆,當月嫂,一年到頭掙幾個血汗錢,除了簡單的吃穿,還要修房造屋,要交孩子學費,要供孩子和老人的生活,還要繳納醫(yī)保、社保。中秋節(jié)一般無法回來,他們只能趁著元宵佳節(jié)與親人團聚,至于月亮是什么顏色,是不是特別圓特別亮,他們沒有那份閑情逸致欣賞與研究。
農(nóng)民進城打工,是中國幾千年農(nóng)業(yè)社會之后的一個特殊現(xiàn)象。打工者遍布城市,自己的家園卻日漸荒涼。土地退耕,人口減少,村里沒有了雞鳴桑樹顛、犬吠深巷中的詩情畫意,雖然橋邊芍藥依舊開放,雖然月亮仍然照耀那些沒有炊煙的房屋,依舊圓缺,但清輝冷風,寂然無聲。出門在外的親人們,每當看到一地月光,肯定會在心里惦念老家的山水,老家的房屋,老家的鄉(xiāng)親。雖然是同一個月亮,但天南地北,五湖四海,他們只能仰望天空,心念家鄉(xiāng),心念親人,心念故土上月光下的一草一木。天空掛的那輪明月,無論什么顏色,都是一枚寄托濃濃鄉(xiāng)愁的信物,或者是一個注滿濃濃親情的詞語。
在中國,說到月亮,就無法繞開詩歌。特別是元宵和中秋兩個佳節(jié),流傳了許多關于月亮的古詩、佳話和傳說,我們至今耳熟能詳。月下思鄉(xiāng),對月飲酒,望月懷人,李白張若虛蘇軾柳永們,已經(jīng)用他們的作品做了很好的詮釋和演繹。
但今夜,我沒有詩歌。回家的街道上,除了偶爾駛過的汽車和偶爾一兩聲喇叭,便是寂靜,團年熱鬧之后的寂靜。望著高樓切割出的犬牙參差的天際線,望著頭頂這輪橙黃色的圓月,再看看身邊這些明天將要奔赴四面八方的侄男甥女侄孫子們,我在心里默默地祝福:愿這輪圓月,保佑你們一切順利吧!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