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面人李勇
公園里、廣場上、街頭巷尾的面塑手藝人,小木箱上插著的一個個靈動的面人,這是很多人兒時難忘的回憶之一。其中,三臺李氏面塑的傳承人李勇,應(yīng)該是最受歡迎的面塑師傅之一。
面塑,俗稱“捏面人”,是一種家喻戶曉的民間藝術(shù)。作為綿陽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的三臺李氏面塑,頗受市民喜愛。近日,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一傳統(tǒng)民藝,記者來到了李勇老師家中,探訪他與面塑的故事。
一口木箱 面塑手藝人的工作間
初到李勇家中,與想象中“一間超大的面塑工作室”不同,沙發(fā)旁一張小圓凳上擱著的木箱就是整個“工作臺”。完全敞開的箱蓋,能夠清晰地看見箱內(nèi)的夾層,一層放五彩的面泥、一層擺滿了工具,最上層的頂蓋邊緣戳幾個小孔,就是面塑的展示臺了。
為了方便欣賞,李勇還在工作箱上架起了一塊長長的木板,上面插滿了已經(jīng)做好的面塑:有憨態(tài)可掬的豬八戒、身手敏捷的齊天大圣,還有五彩繽紛的花間小鳥和形象逼真的玫瑰花。在這小小的方寸間,李勇創(chuàng)作了一個個精巧完美的面塑。
李勇,三臺縣八洞鎮(zhèn)人,三臺面塑的代表性傳承人。1984年開始接觸面塑手藝,2003年,一邊打工,一邊跟著江蘇的面人師傅學(xué)習(xí)。在多年的學(xué)習(xí)、研究中,李勇一改用木棍做骨架的傳統(tǒng)手法,他用鐵絲作為骨架,在骨架上用面人捏好花草,做些點綴,通過捏、搓、揉、掀、點、切、刻、劃等眾多面塑技法,制作出造型各異、神態(tài)鮮活的面人。他尊崇古法,以面粉、糯米粉等為原料,運用“一印、二捏、三鑲、四滾”的李氏技法,一雙巧手便將西游記人物、十二生肖、花鳥蟲魚等搬到了孩童面前。
從藝30余年,李勇制作的面塑作品有2萬多件、上百種類型,每一件都栩栩如生:以假亂真的多肉盆栽,層次分明的玫瑰花瓣,還有色彩搭配恰到好處的孔雀……小小面團里,隱藏著深厚的功力。
李勇捏出的西游記人物
一只老虎 捏面人別樣的祝愿
“我經(jīng)常會邊看電視邊捏些面塑,尤其是老虎,最近都有點供不應(yīng)求了。”剛聊了一會兒,李勇就又坐回了自己的“工作位”,搓揉著保鮮盒中的糯米泥,準(zhǔn)備現(xiàn)場制作一只卡通老虎,“今年是虎年,我想給大家送上虎年的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虎虎生威。”
憑借著手感扯出一團紅色面泥和一團黃色面泥,經(jīng)過反復(fù)揉搓,不一會兒,老虎橙色的軀干便在李勇的手中逐漸成形。緊接著,用塑刀碾平幾塊不同大小的白色面皮,卡通老虎白花花的臉蛋、肉滾滾的肚皮便出現(xiàn)了。最后,用黑色面泥揉出老虎的眼睛,再捏幾根長短不一的黑線面泥,一根一根地貼出虎皮細(xì)紋,額頭前的“王”字自然不能忽略。如此,一只活靈活現(xiàn)的卡通老虎大體上就做好了,而肚皮上的“福”字、鼻頭上的小小紅點,每一處細(xì)節(jié)的把控都彰顯出李勇觀察的細(xì)致和制作的巧思。
捏完了卡通小老虎,李勇還不想停下,他又從夾層中撤出橙色和黑色的面泥,隨意揉搓幾下,驕傲地向記者展示制作一只老虎面塑的不同捏法,再用塑刀刻上幾筆,面塑老虎還伸出了四支尖爪,惟妙惟肖。就是這樣一團小小的面泥,看似簡單卻有著千百種捏法,塑造出各種不同的造型,而為了保存得久一些,面團中還會混入食鹽等防腐原料,雖不可食用,但卻足以讓美好延續(xù)。
一個擁抱 捏面生涯中的美好回憶
每每聊起面塑,就有無數(shù)的溫暖回憶涌上李勇的心頭。剛捏完老虎,他便迫不及待地打開手機,興奮地向記者講述照片里的故事:“2月初,我參加了一個傳統(tǒng)民俗活動,有好些小孩就圍著看我捏面人,一捏好,孩子們就鼓掌,其中一個小孩還給了我一個擁抱,這是我在春節(jié)期間收到的最好禮物。”
談話間,李勇又熱情地翻找出收藏在柜子里的榮譽證書和各種活動的工作牌,自豪地說:“這里的每一本證書、每一張工牌背后,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尤其是那張央視國際電臺的全球扶貧直播工作證。那時候來了好多外國人,我當(dāng)時就在想,咱們面塑這項中國民藝不僅走出了國門,還能幫我的老家發(fā)展經(jīng)濟,真的是特別開心。”
回望奮斗初期,李勇背著一個小木箱、手持一張折疊椅,走南闖北,宣揚面塑藝術(shù)。如今的他也未忘初心,除了在公園、廣場捏面塑,還參加各種非遺活動和文化進校園活動等,在一場又一場的活動中展示,在一間又一間教室里講解,立志要將面塑這門古老的中國技藝傳承下去。
?。ňd報融媒記者 鄭金 容實習(xí)生 張競元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