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廟山桂香殿大門上的木刻年畫
文昌文化 衍生梓潼年畫豐富題材
冬日暖陽,令人特別愜意。行走在梓潼縣七曲山大廟內(nèi),地上的影子被拉得老長老長,就如在斑駁的光影中,靜靜看著人來人往的梓潼年畫素材一樣,歷史悠遠,歲月悠長。
大廟內(nèi)的一個角落里,圍著一群游客。這是非遺項目“梓潼年畫傳承人”羅智婉的工作室。“羅老師的年畫主要取材于梓潼七曲山大廟,對于梓潼文昌文化的傳播和理解,有很大的意義……”一位正在欣賞《文昌巡游圖》的游客說。
“隨著文昌信仰崇拜的興盛和文昌文化的傳播,民間畫匠紛紛以文昌傳說和故事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大量木刻雕版畫、壁畫、年畫等,廣布于廟宇祠堂,后來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正在忙活的羅智婉,聊起梓潼年畫,話匣子就關(guān)不住。
梓潼縣七曲山大廟被譽為“文昌祖庭”。文昌文化內(nèi)涵豐富,博大精深。據(jù)羅智婉介紹,宋元時期,由于文昌文化的傳播,梓潼涌現(xiàn)大量的木雕年畫工匠藝人,他們采用木刻雕版印制文昌經(jīng)誥、插圖,繪文昌畫像,塑文昌泥塑,鐫刻文昌雕像等。元仁宗敕封梓潼神為文昌帝君后,在科舉制度的助推下,木刻雕版印刷《文昌陰騭文像注》《陰騭文圖證》等書籍時,出現(xiàn)大量插圖,僅《文昌陰騭文像注》和《陰騭文圖證》就有文昌系列插圖280余幅,其筆調(diào)簡約,富有神韻,構(gòu)圖講究。那時候,梓潼木版刻印莊遍布城鄉(xiāng),除刻印經(jīng)卷外,民間畫匠、刻工們還大量刻印梓潼年畫,如《文昌加冠(官)》《文昌晉鹿(祿)》《麒麟送子》《披紅狀元》《鹿鶴同春》《蟾宮折桂》等。
“梓潼年畫因地域原因及獨特的繪畫語言,與其他年畫在表現(xiàn)形式上有所差別,內(nèi)容獨樹一幟,以文昌神話傳說故事、文昌民俗傳統(tǒng)、梓潼民間傳說及吉祥歡愉題材為主,具有用筆簡約、構(gòu)圖生動、手法圓潤、色彩雅致、畫面活潑等特點。”羅智婉說,傳統(tǒng)的梓潼年畫用木刻雕版印制,先將圖案刻在木板上,再印制成單色版畫或套色版畫。明清至民國,多是印制成單色版畫,然后上色、開臉,“如今的梓潼年畫,多以彩繪為主,先畫圖,再上色、開臉。”
木刻雕版 承載梓潼年畫悠長歲月
走進羅智婉在梓潼縣城的家中,整整齊齊地碼放著幾十塊年畫木刻和雕版。這是羅智婉醉心于梓潼年畫的傳承、打撈、恢復30多年來,走村串戶,一塊一塊從梓潼及其周邊劍閣、元山等地陸續(xù)收集來的。隨便拿起一塊木刻年畫雕版,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感和歲月的悠遠。每塊木刻年畫雕版大約拇指厚,沉甸甸地,“這些木刻年畫雕版共有50多塊,基本都是瀕臨失傳的明清至民國期間珍貴的梓潼年畫木刻雕版,完善了梓潼年畫斷代傳承沒有古代實物的遺憾。”羅智婉說,這些雕版絕大部分是楠木雕刻,“這些雕版線條勁健大膽、造型生動自然、構(gòu)圖精美傳神,尺寸多樣、種類豐富……是很難再造的地方特有文化及歷史文化遺產(chǎn)。”
在七曲山文昌宮配殿關(guān)帝廟,刻有四幅文昌帝君門神年畫的關(guān)帝廟大門顯得格外厚重和古樸。這些年畫占據(jù)了厚重木門的上部三分之一面積,采用木刻雕版,分外絢麗和吸引眼球。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刺激了文化需求的增長。上世紀80年代末,梓潼縣不少有識之士倡議,挖掘整理文昌文化的有關(guān)資料,引起了縣上相關(guān)領(lǐng)導的重視,而縣政協(xié)也成立了梓潼年畫小組。當時,羅智婉是梓潼縣文化館干事,她自幼家學淵源,有深厚的書法、繪畫功底,順理成章成為年畫小組的重要成員。一位畫界前輩還給她建議,梓潼文昌文化豐富,繪畫素材很多,你應(yīng)該好好挖掘。此后,羅智婉有空就去造訪七曲山大廟,在大廟建筑群、文昌經(jīng)誥中發(fā)現(xiàn)了不少文昌木刻圖,這讓她興趣陡增。她走訪民間,搜集到武將門刻畫、文官門刻圖、《鹿鶴同春圖》木刻圖等大量梓潼年畫木刻圖本。
羅智婉作品《文昌巡游圖》
中國年畫 凸顯梓潼年畫歷史輝煌
“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是中國四大年畫之一,可你知道嗎,楊家埠木版年畫的根在梓潼!”羅智婉說。
查看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qū)編纂的《楊家埠志》,上面記載,楊家埠木版年畫起源于楊家埠村,從業(yè)者多是楊氏家族后裔。而楊氏一族,原籍四川成都府梓潼縣人,自前明洪武年間遷濰。同時,據(jù)史料記載,元末明初,川北梓潼等地先后發(fā)生趙和尚起義、明玉珍抗元等戰(zhàn)爭,梓潼年畫藝人楊伯達為躲避戰(zhàn)亂,從梓潼遠遷至山東,也將梓潼年畫帶了過去,創(chuàng)立楊家埠年畫。
1985年和1988年,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qū)志辦副主編譚家政為編纂《楊家埠志》,曾兩次到梓潼縣走訪調(diào)查,并帶來楊家埠的楊氏族譜、碑文,明清濰坊年畫樣品。今專家考證,遷往山東濰坊的楊氏即梓潼縣城中和街和楊家拐楊氏中的一脈。
2018年3月,羅智婉以梓潼年畫代表性傳承人身份參加四川大學“國家藝術(shù)基金年畫培訓班”,隨50余名全國各地年畫傳承人赴山東濰坊楊家埠學習考察,拜訪了楊家埠年畫代表性傳承人——92歲高齡的楊洛書老人。楊洛書明確地表明自己的觀點:山東濰坊楊家埠年畫源于四川梓潼。他還親筆給羅智婉題詞:“楊家埠木版年畫源于四川梓潼。”
對比楊家埠木版年畫與梓潼七曲山梓潼門神年畫、壁畫、文昌經(jīng)誥中的木刻雕版畫可以發(fā)現(xiàn),兩者有著許多相似甚至相同之處:楊家埠木版年畫所刻的龍鳳、麒麟、彩云、花草,與七曲山梓潼門神年畫中的景致構(gòu)圖完全一致;明代楊家埠木版年畫中文臣武將身穿鎧甲、胸前虎頭護心鏡等,與元代梓潼《文昌大洞仙經(jīng)》中的木刻文昌帝君坐像胸前的蟒袍龍頭護心鏡極為相似;楊家埠木版年畫“獅子把狗”中的“狗”,與七曲山大廟門前的“狻猊”形態(tài)完全一致。
十九世紀中后期,梓潼年畫因畫面單一等原因,逐漸走向衰落。清末民初,梓潼木刻畫匠多轉(zhuǎn)向寺廟雕刻經(jīng)書,或為民間雕刻幽冥卷板,單色年畫成了附帶產(chǎn)品。民國時期,梓潼出現(xiàn)石印業(yè),雕版業(yè)隨之衰落。如今,在梓潼的寺廟、古建筑及鄉(xiāng)村老屋,仍有大量壁畫及門神年畫遺存。
梓潼年畫內(nèi)涵豐富,歷史悠久,作為傳承千年的民間藝術(shù)瑰寶,經(jīng)歷過輝煌,也曾經(jīng)失落。如今,在當?shù)攸h委政府的支持下,在羅智婉等非遺傳承人的努力下,逐漸恢復了元氣,獲得了新生,煥發(fā)出迷人的光彩。
?。ňd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劉毅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