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鼎
適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黨正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現(xiàn)將3年前我走訪河西走廊紅軍3個西路軍紀念館時寫的一篇文章與大家分享。
一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在大學學習期間,對紅軍西路軍軍史產生了濃厚興趣,我的大學畢業(yè)論文《紅軍西路軍自始至終奉中央命令行動》談的就是有關西路軍的話題。徐向前元帥在《歷史的回顧》一書中有關西路軍的部分,我不知讀了多少遍。那時就想,有機會能踏訪西路軍的足跡那該多好。
2018年暑期,利用難得的年休假時間,我們一家三口來到甘肅,在友人的幫助下,從蘭州出發(fā),一直到敦煌,游覽了整個河西走廊。金張掖、銀武威、玉酒泉、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一路緊走慢行,一路耳聞目染,令人印象深刻,讓人感慨良多。使我最難以忘懷的,就是參訪古浪戰(zhàn)役紀念館、高臺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紅西路軍安西戰(zhàn)役紀念館。在三大紀念館里,我始終認真參觀,駐足聆聽講解,為英烈敬獻花籃,面向紀念碑深深鞠躬致敬,也不時陷入沉思。一個個沙盤,一件件實物,一幅幅圖片,一段段視頻,一場場介紹,讓我充分了解和深徹體悟了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的悲壯歷程,實現(xiàn)了藏在心中30多年的一個夙愿。
綿延1000公里的河西走廊里,湮沒著80多年前一段慘烈悲壯的紅軍西路軍歷史,他們以血肉之軀殊死戰(zhàn)斗,使紅色火種生生不息,書寫了一個傳奇。從1936年冬天到1937年春天,短短的5個月之內,這支20000多人的紅軍精銳部隊,經歷了大大小小80多次戰(zhàn)斗,最后幾乎全軍覆沒,只剩下400多名官兵。西路軍的命運與劫難,其擔負使命之沉重,斗爭之艱苦卓絕,歷程之可歌可泣,在中國工農紅軍的軍史上,寫下了非常悲壯、非常慘烈的一頁。
二
1936年10月,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宣告勝利結束,但是面臨的形勢并不樂觀。當時國內內戰(zhàn)尚未停止,中國共產黨希望能夠打通連接蘇聯(lián)的通道,以獲取援助,形成西北地區(qū)的抗日局面。為此,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fā)布了《寧夏戰(zhàn)役計劃》,命令紅軍占領寧夏,把陜北、隴東和寧夏作為根據地和大后方。根據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命令,紅四方面軍從甘肅靖遠縣西渡黃河,執(zhí)行中央的《寧夏戰(zhàn)役計劃》。
作為渡河先鋒,三十軍接到命令后立即行動。半夜,紅三十軍渡河成功,拉開了寧夏戰(zhàn)役的序幕。然而就在這時,蔣介石數(shù)十萬部隊正由南向北瘋狂撲來,九軍渡河后,國民黨軍隊已經逼近黃河岸邊,五軍抵擋不住,只能倉促渡河。由于擔任河東阻擊的任務,四軍、三十一軍未能過河。這樣,過河的四方面軍主力與河東紅軍被一分為二。
眼見國民黨控制了黃河東岸的所有渡口,河東的一方面軍遲遲不能過來,寧夏戰(zhàn)役無法實行,中革軍委于11月8日秘密制定了《作戰(zhàn)新計劃》。1936年11月11日,依據中革軍委的命令,西路軍正式成立,由陳昌浩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主席,徐向前為副主席。任務是在河西建立根據地,同時打通遠方。從此,西路軍開始了一段孤軍奮戰(zhàn)的悲壯歷程。
三
紅軍渡河后,直接面對的就是地方軍閥“馬家軍”。
馬家軍,民國時期實際控制中國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地方軍閥。主要人物包括馬步芳、馬鴻逵和馬鴻賓,合稱為“西北三馬”。馬家軍源自清末爆發(fā)的同治回亂,分為青海馬家軍和寧夏馬家軍。國民政府時期,他們承認中央政府,保持治理權力,他們的隊伍裝備完整,作戰(zhàn)兇悍。
為對付紅軍,蔣介石任命馬步芳為西北“剿匪”第二防區(qū)司令。馬步芳擔心蔣介石以“剿共”的名義派嫡系部隊深入河西,吞并他的地盤,也想盡快消滅紅軍。因此,在紅軍渡河后,他立即出兵,決心在河西走廊將紅軍消滅。
當時,西路軍總兵力是21800人,剛剛經歷了長征的戰(zhàn)士們單衣赤足,久戰(zhàn)疲憊,人均子彈只有5發(fā)。而直接調往河西的馬家軍正規(guī)部隊就達35000余人,彈藥充足,另外還有兇猛的武裝民團約8萬人。
1936年11月,西路軍兵分三路向西進發(fā),右翼九軍以一個團的兵力襲占古浪縣城。古浪為河西走廊要沖,地勢險要,南北兩面臨山,中間只有一條狹路通行。九軍在15日進駐古浪,16日拂曉,馬家軍便以優(yōu)勢兵力沖殺過來,九軍倉促應戰(zhàn),被敵人奪取城外制高點,壓入城內,苦戰(zhàn)兩天后,不得不撤出戰(zhàn)斗。“古浪一戰(zhàn),九軍折半”。經此一役,西路軍元氣大傷。陳昌浩、徐向前感慨,在多年的作戰(zhàn)經歷中,他們還從未見過像馬家軍這樣兇狠的敵人。
就在這時,中共中央命令西路軍停止西進,在永昌、涼州一帶建立并鞏固根據地。西路軍在永涼地區(qū)停下來,失去了靈活機動的特點,正好給了馬家軍大舉進攻的絕好機會。從1936年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西路軍在河西走廊進行了一系列的消耗戰(zhàn),在東起涼州,西至山丹附近300余里的狹長地帶,紅軍因為無法集中兵力,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
四
紅軍西路軍在永昌、涼州一帶不進不退,徐向前一直不能理解,直到晚年看到了當時中央的《作戰(zhàn)新計劃》,才明白中央的意圖。原來當時中央讓西路軍在這里建立根據地,是為了造成河東紅軍即將與西路軍在河西會合的假象,以利于河東主力紅軍東出或者南出,進行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略轉移。
就在紅軍西路軍在河西與馬家軍鏖戰(zhàn)的時候,西安事變發(fā)生了,西路軍的行動此時則圍繞西安事變來配合。西安事變發(fā)生時,中央來電讓西路軍東返,徐向前、陳昌浩便開始集結部隊東返;而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中央又電令西路軍繼續(xù)西進,完成打通國際路線的任務。
紅軍西路軍在永涼地區(qū)先后呆了40多天,經過一系列的戰(zhàn)斗,戰(zhàn)斗力已經大大削弱,更為嚴重的是,西路軍多次失去了東進或西進以徹底擺脫被動爭取主動的機會。1936年12月31日,五軍攻克臨澤縣城,繼續(xù)向西,元旦這一天又拿下了高臺縣城,徐、陳準備略作休整繼續(xù)向西。然而中央的來電,又一次讓西進計劃成為泡影。原來蔣介石回到南京后將張學良扣押,國民黨大軍虎視眈眈,西安和陜北的形勢再度緊張起來,為了配合和南京的談判,中央四度電令西路軍東進。
1937年1月,馬步芳集中了六七萬之眾,向只剩下10000余人的西路軍發(fā)起猛烈進攻。西路軍將士以寡敵眾,頑強據守,血戰(zhàn)持續(xù)一個多星期,西路軍付出了沉重代價,基本上彈盡糧絕。1937年2月24日,西路軍致電中革軍委,請求增援。電報里還說,如果沒有增援,他們“只有抱全部犧牲之決心,在此戰(zhàn)至最后一滴血。”西路軍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五
1937年3月14日,在現(xiàn)在的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石窩山上,陳昌浩主持了西路軍軍政委員會最后一次會議。會議決定,將剩下的3000余人編為三個支隊,就地分散打游擊。陳昌浩和徐向前離開部隊回陜北向中央匯報。
石窩分兵后,西路軍留下的三個支隊開始轉戰(zhàn)祁連山,為了掩護李先念帶領的左支隊轉移,王樹聲等帶領的另外兩個游擊支隊作出了重大犧牲。他們在祁連山內連經苦戰(zhàn),大部分犧牲。剩下的只有左支隊1000余人向西行進,這支曾經三過雪山草地的部隊,又重新行走在茫茫的祁連山中。走出祁連山前,左支隊用僅存的一部電臺和中央取得了聯(lián)系,中央回電指示,西路軍必須要到達甘肅新疆交界的星星峽。
這都要離開馬步芳的勢力范圍了,馬步芳還是不放過,繼續(xù)追殺西路軍。1937年4月,李先念率領的左支隊在白墩子與馬家軍激戰(zhàn)一場后,且戰(zhàn)且退,與黃昏時分到達甘肅新疆交界處的紅柳園。紅柳園之戰(zhàn),讓九死一生的西路軍余部再次遭受重創(chuàng),但值得慶幸的是,這也是西路軍面臨的最后一場戰(zhàn)斗。
紅柳園突圍后,李先念帶領的左支隊400余人,也就是兩萬多西路軍最后幸存下來的成建制部隊,來到了星星峽。在這里他們得到了共產國際和中共中央代表陳云、滕代遠的接應,在經過5個多月的苦戰(zhàn)后,久經磨難的西路軍將士,終于迎來了新的生活。
六
紅軍西路軍遵照黨中央和中革軍委命令,西渡黃河作戰(zhàn),在河西走廊,西路軍孤軍奮戰(zhàn),伏尸盈雪,由于兵力懸殊、糧絕彈盡,無任何救援,視死如歸,頑強戰(zhàn)斗半年,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史上寫下了悲壯的篇章。
講到紅軍西路軍的價值意義,《中共黨史》第一卷曾作出這樣的評價:西路軍所屬各部隊,是經過中國共產黨長期教育并在艱苦斗爭中鍛煉起來的英雄部隊。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在同國民黨軍隊進行殊死搏斗中,西路軍廣大干部、戰(zhàn)士視死如歸,創(chuàng)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業(yè)績,在戰(zhàn)略上支援了河東紅軍主力的斗爭。
西路軍干部戰(zhàn)士所表現(xiàn)出來的堅持革命、不畏艱險的英雄主義氣概,留給后人以最頑強的奮斗之音,在西部大地和各族人民的心中鑄起了一座永久的豐碑,在西北高原撒下了革命的火種,在各族人民心中留下了深遠的革命影響。他們?yōu)辄h為人民的英勇獻身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尊敬和紀念。
參觀雖然結束,但是我激動的心情久久難以平復。紅軍西路軍在河西戰(zhàn)場響徹云霄的金戈鐵馬早已淡去,浴血奮戰(zhàn)的硝煙也已散盡。西路軍悲壯的征戰(zhàn),已匯入了歷史長河,正在離我們今天越來越遠。但西路軍廣大官兵“碧血染黃沙,白骨筑青山”的革命斗爭精神,卻長留于天地之間。就像西路軍高臺的豐碑一樣,永遠映照著我們今天的和平發(fā)展。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永遠心懷感激、心存感恩,都要好好珍愛和平、珍惜生活,都要不忘初心使命、永葆奮斗精神。
紅軍西路軍歷史是我們黨史軍史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到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瞻仰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碑和陣亡烈士公墓,參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向革命先烈敬獻花籃。他強調,新中國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要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西路軍不畏艱險、浴血奮戰(zhàn)的英雄主義氣概,為黨為人民英勇獻身的精神,同長征精神一脈相承,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紅軍的故事,講好西路軍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從西路軍的歷史中汲取豐富營養(yǎng),繼承革命精神,把先輩開創(chuàng)的事業(yè)不斷發(fā)揚光大。
(作者系綿陽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