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檔案館特藏室里,收藏著一件珍貴檔案。一個比手掌心略大的針線包,因年代久遠,看上去有些發(fā)黃,系帶卷曲,但正中用紅線繡出的“娘的心”三個字仍清晰可見。
這是1975年,在梁家河工作生活了7年的習近平去北京上大學前,留給村里的伙伴張衛(wèi)龐的一件珍貴禮物。
“他臨走時,送給我兩條棉被、兩件大衣,還有一個針線包,里面有一根針、兩根線。”今年73歲的張衛(wèi)龐回憶,針線包是習近平來插隊時,他媽媽給他做的。
1969年1月,當時還不滿16歲的習近平來到地處黃土高原的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插隊。
在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的過程中,習近平能吃苦、不嬌氣,很快與鄉(xiāng)親們打成一片。
村民王憲平說,在一次打壩時,習近平?jīng)]有手套,直接用手抓住夯石的繩子,再用全身力氣往下砸黃土,一天的工夫,他的手掌磨得全是水泡,第二天再干活,水泡都磨破流血了。“但是不管多累多苦,他能一直拼命干,從來不‘撒尖兒’(偷懶)。”
“夏天,我們這邊太陽毒得很,天氣干熱,他身上都曬紅了,之后又蛻皮。那個苦,可不是一般城里的娃娃能吃下的。”村民劉金蓮說。
同甘共苦的歲月,讓習近平與梁家河的鄉(xiāng)親們建立了深厚感情。因為公道正派、踏實肯干,有威望、有能力,他入了黨,被群眾推選為梁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
1975年,習近平離開梁家河時,鄉(xiāng)親們難舍難分,家家戶戶請習近平到家里吃飯。張家送一碗南瓜籽,李家送一包大紅棗,好幾個嬸娘、大嫂給他送了精心繡制的花鞋墊。離村時,全村男女老少把他送到溝口,還選了梁玉明、石春陽等13名代表一直將他送到縣城。
鄉(xiāng)親們舍不得習近平,習近平也舍不得鄉(xiāng)親們。2015年2月,回梁家河看望父老鄉(xiāng)親時,習近平深情地說:“當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這里。”
作為他留下的“念想”之一,針線包被張衛(wèi)龐裝進布包,放在木箱中,精心保存了整整38年。
“他給我的棉被、大衣、針和線,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我都用了。唯獨那個針線包,我一直珍藏著,覺得他是我的親人,就想存著這個針線包,留個念想。”張衛(wèi)龐說。
2013年,張衛(wèi)龐將針線包捐給延川縣檔案館。
小小針線包,見證了一份深情厚誼,承載著人民領(lǐng)袖的初心與情懷。
?。ㄐ氯A社西安6月1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