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正在福建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朱熹園,了解傳統(tǒng)文化傳承等情況。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2018年6月,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引用的這句古語,就出自朱熹的《四書集注》。
這是朱熹針對孟子提出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思想主張作出的闡釋,意思是說“國家以人民為根本,也是為人民而設立”。
借用這句古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要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把贏得民心民意、匯集民智民力作為重要著力點。
朱熹集孔孟以來儒學之大成,特別是對我國古代的民本思想作出了闡釋和發(fā)揚,提出了“國以民為本”“平易近民,為政之本”等民本思想和“取信于民”“富民為本”的具體主張。
2019年10月18日,小學生在福建省建甌市舉行的朱子祭祀大典上誦讀《朱子家訓》。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思想家之外,朱熹也是一位教育家。淳熙十年(1183年),朱熹來到隱屏峰下、九曲溪畔,帶領一眾弟子荷鋤挑擔、壘石砌瓦,建起了朱熹園的前身——武夷精舍。
隨后的多年時間里,朱熹在此地著書立說、倡道講學,四方學子慕名而來,朱子理學于此傳播開來,成為中國文化史上卓有影響的學派之一。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武夷精舍毀于戰(zhàn)亂。如今的建筑為2000年按清代董天工“武夷精舍圖”以仿宋古建筑風格在原址重建,占地1407平方米,建筑面積879平方米,包含了序廳、朱熹生平展廳、講堂和遺址區(qū)等多個區(qū)域。
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1999年,朱熹園所在的武夷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其“文化”部分與朱子理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國學大師錢穆評價:“在中國歷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兩人,皆在中國學術思想史及中國文化史上發(fā)出莫大聲光。”
穿越千年,作為中國傳統(tǒng)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一部分,以朱熹為代表的諸多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化遺產,為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寶貴的精神之鑰。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丁林 攝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中國古代大量鴻篇巨制中包含著豐富的哲學社會科學內容、治國理政智慧,為古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據,也為中華文明提供了重要內容,為人類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從傳統(tǒng)的民本思想汲取智慧,將其付諸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人民群眾對我們擁護不擁護、支持不支持、滿意不滿意,不僅要看我們是怎么說的,更要看我們是怎么做的。
身體力行,方顯為民本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走遍了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考察調研了20多個貧困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使命情懷。
從山東曲阜的孔子研究院,到湖南長沙的岳麓書院,再到今天的朱熹園……對于優(yōu)秀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總書記念茲在茲。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近千年前,武夷精舍內的瑯瑯書聲成就了一個時代的文化大觀;千百年后,我們在祖國各地的勝景中追思先賢、豐富思想。
從質樸的為民情懷到深沉的文化傳承,優(yōu)秀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必將轉化為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策劃:霍小光
統(tǒng)籌:張曉松、王絢、白潔
主筆:孫少龍
視覺 | 編輯:張惠慧、包昱涵、唐興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