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詩蕘烈士紀念園內的雕像
袁詩蕘烈士墓
紅色記憶
中共綿陽市委黨史研究室協(xié)辦
陽春三月,萬物華實,位于鹽亭縣境內的袁詩蕘烈士紀念園這片紅色故土迎來了各方游客。袁詩蕘烈士紀念園內綠樹成蔭,在陽光的照射下,更顯莊嚴肅穆。
“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這么好,我們以及我們的下一輩更要多了解革命先烈的事跡,弘揚和傳承他們的精神以及紅色文化,以此激勵我們積極向上,努力工作和學習,讓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人民越來越幸福。”從綿陽城區(qū)專程過來的程雪璐女士讀了不少關于袁詩蕘的史料,“袁詩蕘烈士是優(yōu)秀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他和許多先烈一起,喚起了四川一代新青年反帝反封建思潮。”
“袁詩蕘烈士是四川馬克思主義宣傳鼓動家,在四川黨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余正道說,袁詩蕘是四川學生運動的著名領袖,鹽亭革命武裝斗爭領導人之一。
□蒲宜輝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劉毅 胥江 文/圖
追隨馬列 奮起傳播紅色火種
“這里是廣大群眾特別是各地中小學校、黨政機關工作人員開展祭奠活動的重要場所。”紀念園的工作人員袁思靜說,每年都會有很多人前來緬懷袁詩蕘。鐘靈毓秀的鹽亭,走出了一批又一批革命先烈、仁人志士。最讓后人敬仰的便有袁詩蕘。
1897年5月18日,鹽亭縣柏梓鎮(zhèn)龍顧村,一位男孩呱呱墜地,這就是袁詩蕘。他的祖父袁輝山希望孩子能詩書立身,德效堯舜,故名“詩蕘”。
袁詩蕘十歲時,母親病故。從此,他跟著祖父讀書。在艱苦的年月里,他親眼看到舊社會的黑暗和不平,深切感受農民的疾苦和希望,在心靈上產生了追求光明,反抗壓迫的強烈愿望。
1915年,18歲的袁詩蕘考進遂寧省立第三師范學校。“在這里,袁詩蕘心中種下了一顆革命的火種。”鹽亭縣委黨史研究室的同志說,當時,遂寧省立第三師范學校在著名的革命者孫炳文的領導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日反袁愛國運動,袁詩蕘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影響,政治覺悟很快提高。
1916年春,全國倒袁義師蜂起,中國民主革命家張瀾在南充招募學生軍。袁詩蕘激情滿懷,憤然投筆,前往應募,成為一名反袁戰(zhàn)士。倒袁后,他即申請退伍,返回學校。
這時,洪北川校長因倡導愛國運動被政府撤職,派來一位盧姓校長接任,全校師生通電反對,游行示威,拒絕新校長到校。在這場擇師斗爭中,袁詩蕘和另幾位同學被校方開除,他滿腔憤慨,輾轉來到成都,在一所私立中學補習。
1917年夏,袁詩蕘考入國立成都高等師范學校。“他的好學不厭,不是為了將來升官發(fā)財,而是為了更能對人民做出一番事業(yè)”。中共綿陽地方黨組織創(chuàng)始人張秀熟曾這樣評價他。
入校后,袁詩蕘領頭掀起自辦伙食風潮,既打破封建管理體制,又號召青年突破萬般皆下品的封建剝削意識,重視勞動,體察民生。
在一次集會上,一個最讓群眾不滿的學監(jiān)宣布了許多管理學生的條款,同學們越聽越不耐煩。袁詩蕘昂然起立,要求發(fā)言。他走上臺去,對學校的管理、教學工作,嚴肅尖銳地提出批評和建議。他的意見充分反映了同學的要求,命中要害。在他的帶動下,同學們爭先恐后要求發(fā)言。學生們的迫切要求,迫使學校不得不作一些讓步,對那些不合理的管理條例進行部分修改,這次學生斗爭的勝利,開始突破成都高師封建專制的權威,學校中逐漸有了一些民主的氣息。
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的風暴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
這時,關于北京“五四”運動的報道猶如巨型炸彈,震醒了苦難的四川人民,革命的怒潮噴薄而出。
袁詩蕘擔任了四川學界外交后援會副理事長,成為成都“五四”大潮的領頭羊。
5月17日早晨,袁詩蕘利用早餐時間,在食堂向同學們宣讀了報紙上的有關報道。在他的帶動下,同學們展開熱烈的討論,食堂立刻變成了會場。經過熱烈討論,大家決定全力支持北京學生的愛國斗爭。
“袁詩蕘代表成都學生擬通電、發(fā)宣言,組織了空前規(guī)模的示威游行。”市委黨史研究室宣傳科科長王仕春介紹,袁詩蕘帶領學生上街宣傳,串連各校師生罷課、游行和集會,組織群眾到督軍署和省長公署請愿,并多次發(fā)表激動人心的演說。
激流勇進 鼓動青年投身革命
“五四”運動后,袁詩蕘一直在思考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
“在袁詩蕘的奮進過程中,四川馬克思主義的先驅,江油人王右木對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鹽亭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陶文元說。
1919年秋天,王右木來到成都,應聘于成都高師,任學監(jiān),他以高師為基地,積極從事革命活動。王右木十分器重袁詩蕘。王右木在成都組織了馬克思讀書會,袁詩蕘積極參加讀書會的活動,開始比較系統(tǒng)地了解馬克思主義。
為了做好宣傳鼓動工作,袁詩蕘于1920年5月23日創(chuàng)辦了四川學生聯(lián)合會的機關報《四川學生潮》。它的宗旨是:本革新革心的精神,作貫徹“民本”“工本”主義的主張,去改造罪惡重重的舊社會?!端拇▽W生潮》旗幟鮮明,風靡一時,影響遠在其他進步刊物之上。袁詩蕘的文章,筆鋒犀利,無所忌憚,直指反動營壘,引起了反動統(tǒng)治者的嚴重不安。
“南充縣立中學是袁詩蕘從事革命活動的主要陣地。袁詩蕘經常積極指導和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通過文藝形式向群眾宣傳革命道理。”陶文元介紹,1921年1月,袁詩蕘和王右木共同創(chuàng)辦《新四川旬刊》,王右木任編輯,袁詩蕘任經理。1921年夏天,袁詩蕘從成都高師畢業(yè),應張瀾先生之聘到南充縣立中學任教。袁詩蕘利用一切機會開展革命活動。1922年2月,王右木又主持創(chuàng)辦了《人聲報》。袁詩蕘被聘為《人聲報》在南充的撰稿人和報紙推銷員。“一大批熱血青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熏陶下,積極投入到波濤洶涌的革命浪潮之中。”
慷慨就義 浩氣長存激勵后人
1925年,袁詩蕘回鹽亭縣擔任教育局長。他創(chuàng)辦了國民師范學校和初級中學,親自兼任校長。為了廣泛地宣傳革命道理,袁詩蕘辦起了油印刊物《牖覺報》。文體采用白話文和順口溜,內容針對現(xiàn)實,反對帝國主義、封建軍閥、苛捐雜稅和土豪劣紳,報紙張貼在茶館酒店、城郊路口,并在城鄉(xiāng)各地散發(fā),起了很大的宣傳作用。
“1925年,袁詩蕘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共黨員,實現(xiàn)了多年的夙愿。”王仕春介紹,袁詩蕘為了向農民宣傳革命道理并把他們組織起來,特意編寫了一部《新三字經》,二十年代,這部《新三字經》曾在他的家鄉(xiāng)傳誦,并石印成書,激發(fā)了農民的階級覺悟和斗爭熱情,宣傳了黨的方針政策,是一部通俗的革命教科書。
1926年春,中共四川省地方組織在重慶正式成立。在四川黨組織的領導下,革命浪潮很快席卷了巴山蜀水。1927年1月,成都各界在少城公園舉行慶祝北伐戰(zhàn)爭的勝利。袁詩蕘利用機會進行革命宣傳,“他從中國的現(xiàn)狀講到國民革命的目的和北伐的目的。他的演講生動通俗,立即吸引了人群,群眾情緒頓時高漲。”
1927年3月,袁詩蕘來到潼川(即三臺)。當時潼川是中國國民黨第二十九軍軍部所在地,軍長為田頌堯。他以特派員的身份擔任二十九軍政治部主任和田頌堯的高等顧問。為了散布革命的火種,袁詩蕘和當?shù)剡M步人士一起籌建了潼屬聯(lián)立高級中學(今三臺中學前身),由他擔任校長,兼高中?;I備主任。積極宣傳馬列主義,為三臺黨組織的建立和發(fā)展播下了革命種子。
1927年秋,中共四川省委調袁詩蕘到成都擔任中共川西特委委員兼宣傳部長。袁詩蕘的公開身份是成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教務主任。在師大附中,袁詩蕘把講臺當作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他上三民主義課,講的是共產主義的道理,號召反對軍閥混戰(zhàn),打倒帝國主義。他在附中舉辦民眾夜校,教工人識字,向工人講授革命理論,還給工人放映介紹十月革命的幻燈片。他創(chuàng)辦革命圖書館,室內陳列著《向導》《新青年》《中國青年》《共產主義ABC》等革命書刊。
1928年2月16日黎明,袁詩蕘不幸被捕。“袁詩蕘不怕死,革命者殺不絕!”袁詩蕘臨刑前正氣浩然,毫無懼色,顯示了中國革命者視死如歸的偉大氣概。他極力高呼:“打倒蔣介石!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中國共產黨萬歲!”震天的口號刺破長空,經久不息。
“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英名傳頌千秋,光輝形象永留人間。”正在這里瞻仰先烈的市民鄧斌說,作為一名中共黨員,要以先烈的英雄事跡為榜樣,銘記歷史,不斷激發(fā)自身的愛國激情,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到平時工作中。
鹽亭縣的一名干部說,要大力傳承和弘揚烈士精神,攻堅克難、開拓創(chuàng)新,為鹽亭在“十四五”發(fā)展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袁詩蕘烈士紀念園義務講解員謝斌是本地人,從小聽著袁詩蕘的故事長大。他告訴記者,作為袁詩蕘故里人,有責任和義務把袁詩蕘烈士這種精神宣傳好,把革命烈士故事講好,讓更多的人知曉。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