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 再出發(fā)”系列網評之十八:
宋 燕
8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的“兩高”報告,交出了過去一年“兩高”工作的“成績單”。從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到反腐敗斗爭,從保衛(wèi)藍天碧水凈土到護航金融安全……一項項舉措、一串串數(shù)字勾勒出法治中國建設的亮點。
每年“兩高”報告都會“點名”一些備受社會關注、對中國法治進程產生重大影響的案件,今年也不例外。這些案件或標記了我國推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全面勝利,或彰顯了我們黨對腐敗犯罪嚴懲不貸的決心,或反映了司法機關對人格權保護的加強、對未成年人保護力度的不斷加碼,等等。它們是社會公眾深入了解我國法治建設進程的窗口,傳遞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一步依法保障人民權益的重要理念,是一堂鮮活生動的“法治課”。
以案明法、以案示法。“兩高”報告中提到的每一個案件,都是一個生動的明法、示法教材。孫小果再審案、陜西省委原書記趙正永受賄案、張玉環(huán)故意殺人案再審、侵害“兩彈一星”功勛于敏名譽權案、網民“辣筆小球”詆毀5名戍邊英雄官兵案,等等,用這些現(xiàn)實生活中實實在在發(fā)生、具體可感、體現(xiàn)法治精神的案件說話,能夠讓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公平正義,切身感受到法律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及不斷推進的法治建設給社會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同時,鮮活生動的案件可以引導每一個社會成員樹立規(guī)則意識、法律意識,更加清晰地界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明確自身行為界限,從而起到預防違法犯罪、減少矛盾糾紛的效果,彰顯司法力量與法律溫度。
法治建設為人人,也離不開人人參與。面對擺在眼前的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各級司法部門要堅守司法為民初心,真正做到司法便民、司法利民,創(chuàng)新普法手段、善于用案件說話上好“法治課”,倡導人人爭做法治中國好公民,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用法治力量捍衛(wèi)國家長治久安,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保駕護航。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