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天堂亚洲av无码_欧美亚洲日韩视频在线_最近2019年中文字幕_亚洲乱码中文手机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專題 > 黨史學習教育 > 正文
"兩彈一星"精神之綿陽印記:勇攀科學高峰撐起民族不屈脊梁
发稿时间: 2021-12-19 08:25    来源: 綿陽日報
  摘要:“我國總共進行的45次核試驗中,在這里指揮完成了22次,位于梓潼的兩彈城是‘兩彈一星’精神的重要搖籃?!苯?,在“兩彈一星”干部學院(“兩彈一星”精神研究院),副院長梁勝朝告訴記者,鄧稼先、于敏、王淦昌、朱光亞、陳能寬等9位“兩彈一星”元勛、16位院士、2萬余名科研工作者當年在梓潼“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留下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重要的“兩彈一星”精神。

兩彈城內的鄧稼先舊居

  “我國總共進行的45次核試驗中,在這里指揮完成了22次,位于梓潼的兩彈城是‘兩彈一星’精神的重要搖籃。”近日,在“兩彈一星”干部學院(“兩彈一星”精神研究院),副院長梁勝朝告訴記者,鄧稼先、于敏、王淦昌、朱光亞、陳能寬等9位“兩彈一星”元勛、16位院士、2萬余名科研工作者當年在梓潼“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留下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重要的“兩彈一星”精神。

  在梓潼縣長卿山,綠樹掩映中有一片紅色磚瓦建筑群,更有九院院部舊址。這里曾是我國繼青海之后第二個核武器研制基地總部,現被稱為“中國兩彈城”。

  做隱姓埋名人 兩彈元勛以身報國

  “兩彈”,一個是核彈,核彈包括原子彈和氫彈,還有一個是導彈。“一星”就是人造衛(wèi)星。

  梁勝朝介紹,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為打破核大國的訛詐與壟斷,保障國家安全,老一代科學家和科研工作者在物質技術基礎十分薄弱的條件下,勇攀科技高峰,取得偉大成就。

  當時,面對美蘇壟斷核武器和航天技術,并到處揮舞“核大棒”的國際局面,我國決定自己發(fā)展核武器和航天技術,增強國際地位。

  “我們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1956年,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講話中擲地有聲。隨后,我國制定的兩次科學技術長遠發(fā)展規(guī)劃,都把發(fā)展核科技、核工業(yè)列為重點任務之一,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核工業(yè)的發(fā)展。

  1958年,我國開始制定了發(fā)展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計劃,中國航天技術和航天工業(yè)開始起步。從上世紀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在黨中央的統(tǒng)一領導下,充分依靠全國的支援,各部門、各地方、各部隊大力協(xié)同,經過一大批科技人員、指戰(zhàn)員、干部和職工的共同努力,艱苦奮斗,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

  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導彈發(fā)射成功,1964年6月29日,中國自行設計的導彈實驗取得圓滿成功;

  1964年10月16日15時,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8時20分,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國成功把名為“東方紅”的人造地球衛(wèi)星送上太空,由此開創(chuàng)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5個獨立研制并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的國家。

  這是“爭氣彈”“中國星”。在這背后,是一串響亮的名字——鄧稼先、錢學森、錢三強、郭永懷、王淦昌、彭桓武、趙忠堯……為了祖國的核武器事業(yè),鄧稼先隱姓埋名28年,在梓潼度過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14年。1985年7月30日,鄧稼先被確診為直腸癌晚期,臨終之際仍牽掛著國防科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在中國兩彈城王淦昌舊居,至今在醒目位置保存著一個木質行李箱,上面寫著“王京”兩個字。曾享譽世界物理界的他“以身許國”,一生三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1961年,王淦昌調入九院工作,他隱姓埋名17年,改名“王京”投身科研工作,直到1978年才被解密。“兩彈一星”功臣程開甲是從英國回來的物理學家,在西北核試驗基地隱姓埋名20年。有人曾這樣對他說:“你如果不回國,成就會更大。”程開甲回答:“我不回國,可能會在學術上有更大的成就,但絕不會有現在這樣幸福,因為我現在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著名力學家郭永懷,在飛機失事的瞬間,和警衛(wèi)員緊緊地抱在一起,用身體保護了核技術資料……

  從第一顆原子彈實驗到氫彈原理突破,美國用了7年多、蘇聯用了4年、英國用了4年半,而中國僅僅用了2年零8個月。這是讓全世界為之震驚的中國速度!從一窮二白中起步,在內外交困中崛起,新中國“兩彈一星”事業(yè)的成功,令全世界驚嘆。

  “兩彈一星”是值得中國人為之振奮的驕傲成就,標志著中國的國防科技水平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兩彈一星”精神凝聚著科技工作者報效祖國的滿腔熱血和赤膽忠心,反映出他們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是新時期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櫛風沐雨苦為樂 “兩彈一星”精神永傳承

  “研制‘兩彈一星’是新中國成立之初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在這一偉大事業(yè)中,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將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創(chuàng)造了‘兩彈一星’奇跡,也孕育形成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xié)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梁勝朝說。

  在我國原子彈研制基地和試驗基地建設之初,數以萬計的科技人員、管理干部、解放軍指戰(zhàn)員、大學畢業(yè)生、支邊青年、工人,奔赴大西北的草原荒灘。原子彈理論設計研究沒有圖紙和模型,鄧稼先就帶領年輕人自行設計;沒有進口的先進計算機,就用手搖計算機、計算尺甚至算盤來計算;為了計算一條彈道,我國空間技術創(chuàng)始者王希季等人夜以繼日奮戰(zhàn),演草紙堆得比辦公桌還高……

  梓潼縣政協(xié)編纂的《九院在梓潼之軼事》記載,20世紀60年代,面對日趨緊張的國際形勢,中央決定開展大規(guī)模的三線建設。1969年底,依照“靠山、隱蔽、進洞”的三線建設精神,九院從青海遷來梓潼長卿山下。

  如今,“兩彈城”作為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四川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常年開設專題黨課。同時,為迎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進一步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從2021年1月中旬起,“兩彈城”在微信公眾號推出了微黨課,方便干部群眾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黨史國史,傳承“兩彈一星”精神。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兩彈一星”干部學院(“兩彈一星”精神研究院)正以探尋“兩彈一星”真跡、追尋“兩彈一星”歷史、聆聽“兩彈一星”故事、感悟“兩彈一星”偉業(yè)、傳承“兩彈一星”精神為品牌,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以只爭朝夕的奮斗姿態(tài)和勇爭一流的工作狀態(tài),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用如磐初心凝聚奮斗力量,讓偉大的“兩彈一星”精神放射出更加燦爛的時代光芒。(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劉毅 胥江 文/圖)

     編輯:郭成